首页 > 高考志愿

什么是征集志愿?和平行志愿有什么区别?

作者:李先生 时间:

在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,“征集志愿”与“平行志愿”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,它们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录取结果。本文将深入阐述什么是征集志愿,以及它与平行志愿之间的区别,并结合具体的填报案例和策略,为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详尽的指导,以帮助考生在志愿填报环节作出明智决策,从而有效提升被心仪高校录取的可能性。

一、什么是征集志愿?

征集志愿,又称补充志愿或追加志愿,是在高考常规录取批次结束后,由于某些院校或专业在初次招生时未能达到预定的招生计划人数,故由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招生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剩余招生名额,符合条件的考生可根据这些信息重新填报志愿的过程。

具体来说,征集志愿一般发生在如下情形:

1. 某批次首次录取结束,部分高校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之上仍未完成招生计划;

2. 高校在正常录取程序中出现了退档现象,产生了新的招生空缺;

3. 部分高校新增了招生计划。

征集志愿的特点包括:

- 时间限定:征集志愿填报通常具有严格的截止时间和一次性填报特点,错过则不再受理。

- 目标明确: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、专业和剩余计划数量均会公示,考生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填报。

- 机会有限:征集志愿并非所有落榜考生都能参与,往往只限于尚未被录取且达到征集志愿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。

二、平行志愿的概念与原理

平行志愿是中国高考录取的一项重要创新,旨在减少考生因志愿填报失误而导致的“高分落榜”现象。平行志愿的含义是指在同一录取批次内,允许考生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,录取时按照“分数优先,遵循志愿”的原则进行检索投档。

具体操作流程:

1. 分数优先:在同一批次录取中,首先依据考生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。

2. 遵循志愿:在确定了投档顺序后,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每一个志愿,直到被投档或所有志愿检索完毕。

3. 一次投档:在平行志愿模式下,大多数地区实行一轮投档,即考生档案一旦投出,即使未能被所投院校录取也不再检索后续志愿,这增加了志愿填报的策略性。

三、征集志愿与平行志愿的区别

1. 填报时间与次数:

  - 征集志愿通常是在某一录取批次结束后,针对未完成计划的高校进行的二次甚至多次征集;

  - 平行志愿则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,考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段一次性填报所有志愿。

2. 志愿性质与目的:

  - 征集志愿是对初次录取未能完成计划的补充措施,带有明显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;

  - 平行志愿是考生在知晓成绩的基础上,根据自身情况与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情况,有计划、有策略地进行多志愿同时填报,降低了录取风险。

3. 填报方式与顺序:

  - 征集志愿一般只针对未被录取的合格考生,且需根据公布的具体缺额院校和专业来填报,顺序不受影响;

  - 平行志愿则要求考生根据个人偏好,将最想就读的学校放在前面,即使非第一志愿也有很大机会被投档。

4. 录取规则:

  - 征集志愿的录取一般是根据考生重新填报的志愿,按照成绩高低依次录取;

  - 平行志愿则遵循“分数优先”的原则,先看分数再看志愿,同一分数下按照志愿顺序依次检索。

5. 竞争状况:

  - 征集志愿的竞争相较于平行志愿更为激烈,因为此时填报的考生往往是前期未被录取且分数相近的群体;

  - 平行志愿则由于分数优先的原则,竞争压力相对分散,但热门院校和专业依然存在较高的竞争度。

四、填报策略与注意事项

1. 对于征集志愿:

  - 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,抓住二次填报机会;

  - 根据剩余计划和自身分数,调整预期和选择范围;

  - 不过分保守,但也不能盲目冲高,需兼顾专业和学校层次。

2. 对于平行志愿:

  - 合理设定志愿梯度,保证既有冲击名校的机会,又有稳妥的备选;

  - 熟悉报考院校的录取规则,特别是专业级差和专业调剂政策;

  - 充分利用历年录取数据,分析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波动规律。

结语

征集志愿与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填报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录取模式,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。考生在面对这两种志愿类型时,应深入了解其本质和区别,结合个人成绩、兴趣和目标,科学合理地制定填报策略,从而最大化提高录取的成功率。

更多阅读